物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用户、生产资料、设备资产的的关键技术,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物联网技术门槛较高,在数字化建设项目中,不少客户会提出这样的疑问“SCADA系统同样能达到数据采集、信息共享与反向控制的目的,为何不能用SCADA系统代替?”
物联网被看作信息领域的一次重大发展和变革,取代SCADA系统大部分功能将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下面我们从定义、共性以及差异三个方面介绍两者有何异同。
物联网与SCADA系统的定义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oT)简单来说是将各类传感设备或控制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对设备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我国基于自身的研究和实践,对物联网形成了可普遍应用的技术框架,包含感知层、网络/业务层和应用层。
在物联网的三层技术架构中,感知层和应用层的产品会随着用户需求场景的变化而变化,未来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网络/业务层则是影响物与物互联互通的关键基础设施,将网络协议、管理平台进行统一化、标准化处理,是消除信息孤岛、构建物联网系统的最优路径。
什么是SCADA系统?
SCADA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讯和控制技术发展起来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运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监视与控制,具备控制分散、管理集中的特征。SCADA的系统架构也可由三部分组成:下位机、上位机以及通信网络。
下位机一般由RTU(远程终端控制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成,主要起到设备数据的采集和控制功能;上位机一般由电脑和服务器组成,主要起到远程监控、报警处理、数据存储以及与其他系统结合的作用;通信网络则容易理解些,一般是通过以太网的方式,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信息交互。

物联网与SCADA系统的共性
数据采集:SCADA系统和物联网均具备数据采集的能力。SCADA可通过下位机如PLC、RTU等连接设备来获取数据;物联网则可通过PLC、传感器、系统来感知数据。
指令下发:SCADA系统和物联网均具备远程控制的能力。SCADA可通过HMI(人机界面)向下位机下发指令来控制终端设备;物联网则可利用物联网应用或物联网管理平台下发指令,直接或间接(通过网关)控制终端设备。
实时通信:SCADA系统和物联网都可依赖相关的通信网络,在短时间内将设备数据或指令信息进行实时传输与交互,实现设备互联互通。
数据统计:两者都能够将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处理,并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用户,辅助用户更好地分析与决策。
物联网与SCADA系统的差异

总体来说,SCADA系统主要偏向于单厂区或车间生产设备的监视与控制,物联网则可应用于更多类型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且对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SCADA系统受限于系统架构的设计,相较于物联网难以进行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包括清洗、存储、分析等。此外,物联网管理平台搭建完成后,集团/企业可在平台上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打破信息孤岛让业务数据真正“动”起来。
忽米紫微H-IoT物联感知平台
忽米面向工业领域,自主研发了基于“云、边、端”三层架构设计的紫微H-IoT物联感知平台,平台具有易扩展、大连接、高性能、快实施、安全可靠等特点,提供设备快速接入、高并发通信、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等功能服务。

忽米H-IoT物联感知平台同时聚焦装备制造、新能源、汽摩制造等行业,可为用户解决设备协议多样化、跨厂区多设备连接以及IT与OT融合困难等工业领域存在的普遍难点,助力企业加速推进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进程。
